一個外地考到北京的公務員網友“家木”,抱怨自己工作滿5年后工資沒有過5000元,還聲稱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收入,他感嘆在北京養家真實太難,進而說到基層公務員并沒有灰色收入,沒有被罵的資格。
這個新聞被廣泛評論,網友紛紛懷著“義憤填膺”的心情回擊。首先來說,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”,如果“公務員”這個飯碗不好,又怎么會有那么多人擠破頭都擠不進去,怎么會出現“嫁人就嫁公務員”?這不合邏輯,但也許是事實,問題是你要維持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水平。
另一方面,如果說“家木”工資不滿5000元,在北京養家難,但是他并沒有說自己的“福利”,豐厚的五險一金,高額的醫保社保且不用從自己工資里扣,在加上退休后遠比普通職工高的退休金,各種補貼等,這些難道就不算“收入”嗎?就比如住房公積金,一個朋友考上佛山一個區的國稅局,工資可能4千多,當他說他每個月住房公積金就3000元時(自己出1500),作為“屌絲”,只能無言以對。
公務員有沒有灰色收入?這個問題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。相信很多基層公務員確實沒有,但是如果出去外面大吃一頓也能報銷,這也算是一種“收入”了吧?這個新聞之所以得到這么多網友的評論,是因為他“觸”到了一般人的“癢”處,比起不能養家的“北京公務員”,更多的普通工作者更不堪,而他們的聲音有多少人能聽得到,多少人重視?他們可能工資也不高,生活負擔重,且看不到未來的前途,甚至工作明天就沒了。比起他的抱怨,這個社會有很多人更有“資格”抱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