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村電商,星星之火待燎原
商務部等19個部門1日聯合印發《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》,出臺10條舉措,支持電商、物流、商貿、金融等各類資本發展農村電子商務。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較早的省份,江蘇已認定13個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、50個電子商務示范村,前不久省人社廳又制定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就業的意見。政策暖風頻吹,電商星星之火有望在江蘇農村燎原。
百余電商村一年網售逾百億
打開“親耕田農產品”的微信或網站,從稻種、殺蟲劑、復合肥等農資供應,到蓮藕、銀魚干、絲巾等農副產品銷售,再到耕地、播種、開溝等農技服務,一個虛擬平臺幾乎將宿豫農事“一網打盡”。親耕田農業產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張東健說,公司線上銷售已占銷售總額的70%,上半年銷售總額超過6800萬元。
如同“親耕田”,一批電商正成為農村發展主力。省商務廳統計,全省網站、網店等農業電商平臺超過9000個,觸網農業市場近4000個。去年全省農產品借助網絡實現780億元,其中農產品180億元,增長率超過30%。 全省電商村已有115個,去年網售超過100億元。省商務廳電商處處長朱衛東說,電商村銷售產品主要有兩類:自產農產品,73個電商村網銷產品包括河蟹、甲魚、花木等,年銷售超過21億元;加工品,主要有家具、地板、玩具等,共有72個電商村,年銷售逾82億元。
農村電商業態豐富、模式多樣。農民自發式,農民自發觸網,帶動產業從無到有、從弱到強,徐州沙集鎮農民從簡易拼裝板式家具網售起步,形成家具產業鏈;政府主導型,宿城區大眾村村干部牽頭開辦家具加工廠,全部網售,網絡經營戶已有329戶,銷售額2.2億元;產業集群化,吳江橫扇羊毛衫產業,產業集聚度高,去年交易額超過1億元;平臺推動式,依靠淘寶、京東等平臺,建立特色平臺銷售產品,南京高淳區建立淘寶中國特色館——高淳館平臺,海門疊石橋村啟動家紡電商為代表的“實體店+網店”模式。
家家創業干電商農村添活力
網絡拉近城鄉時空差距,電商正在成為農民創業平臺。
從“破爛村”到遠近聞名的淘寶村,睢寧沙集鎮東風村為這種轉變提供樣本。這里的網店老板,曾長期從事廢舊塑料加工回收,而現在,全村1180戶九成做電子商務,年銷售逾18億元。靠一根網線、一臺電腦,將個體生產和國內外市場對接,這種以家庭為單元的農村電商模式很快在周邊推廣,受之影響,睢寧高作鎮、凌城鎮、李集鎮及宿城區耿車鎮,都有不少農民走上電商創業之路。
電商,同樣成為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新空間。吳偉,擁有德國化學碩士學位,回國后在外企工作,4年前回到東臺加盟電商企業森虎商貿公司。她說,森虎已在天貓、京東等平臺擁有幾十家店鋪,去年銷售近4億元,解決100多名員工就業。
東臺市商務局副局長周錦海說,當地農民立足特色產品進行互聯網創業,涌現出苗木、家具、不銹鋼制品等特色電商鄉鎮。上半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51億元,接近去年全年水平。
“供求信息不對稱是農村發展瓶頸,導致產品很難轉化為商品。”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說,搭乘互聯網,農民看到自己的比較優勢,生產什么、生產多少、如何銷售、銷往哪里有了指向。家家可以創業,人人可以創新,鄉鎮經濟走向村組經濟,農村發展更有活力。
別讓“最后一公里”拖后腿
電子商務,因其產業特色,在我省農村發展空間廣闊。就像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所言,“沙集模式”不依賴于原有產業基礎、不依賴于稀缺的特殊資源,不存在難以復制的障礙。
但作為新型經濟形態,農村電商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。“物流、快遞制約很明顯,消費者對此卻非常敏感。”吳偉說,農村快遞送貨一般只到鎮上,發貨一天只有一次。他們公司本來選址村里,就是因為發貨不及時,只得改到東臺市區附近。張東健也表示,物流拖了發展后腿,他們網售農藥等農資物品,平均一天有2000單,但因國家缺乏專門規定,快遞公司十分謹慎,每天都要協調運輸問題。
省社科院調研報告顯示,農村電商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突出。農村寬帶接入能力為12M,只有城市的1/4;全省互聯網普及率51.7%,但農村網民只有25.1%;農村交通鄉村道好路率不平衡。資金、人才等要素也是農村電商重要門檻。張東健坦言,公司80%的利潤用于網絡推廣,燒錢燒得頭疼。
森虎正著手籌建自己的網站。吳偉說,自建平臺投入以億計,而且不一定成功,但這一步非邁不可。同時,網絡營銷人員嚴重缺乏,招了幾年一無所獲。這些對創業不久的企業而言壓力山大。統計顯示,全國涉農電商平臺已超過3萬家,其中約3000家主營農產品,但它們幾乎無一盈利。
農村電商村鎮存在同質競爭、低價搶客,面臨知識產權保護難題挑戰。對此,各級政府都在尋找改變之策。前不久,東臺與阿里巴巴合作,設立35個村級淘寶服務站,每站投資1萬元,打通物流到村瓶頸。年內,淘寶服務將增至150個。
省商務廳表示,將推進7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項目實施,發揮省級以上電商示范縣的帶動作用,完善電商公共服務。通過政策扶持、培育孵化和規范管理,使全省“電商村”達到100個;省人社廳突破農村電商創業人才瓶頸,對農村勞動者、返鄉農民工、大學生、退役軍人等創辦電商,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等優惠。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電商給予創業補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