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減輕年輕人贍養父母的負擔” (16.6%)
“可以解決養老金的缺口” (8.2%)
“老齡化社會的必然選擇” (7.7%)
“為社會作更多貢獻” (5.3%)
“可以實現養老制度的可持續” (3.7%)
反對者理由
“在工作崗位撐不到65歲” (59.6%)
“可能成為部分權力階層繼續保有權力的借口” (52.4%)
“給青年人就業帶來壓力” (50.0%)
“養老雙軌制這個不公平的前提沒有改變”(42.5%)
“想盡早拿養老金享受生活” (30.3%)
“將會增加醫療、隔代撫養等大量社會成本” (26.8%)
專家觀點
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
昨日,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、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楊紅娟就延遲退休談了自己的觀點。她認為,從現在中國社會老齡化的現狀等方面來看,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。
楊紅娟說,中國現行的養老制度,最大的詬病在于碎片化制度。“機關單位、城鎮職工、城鎮居民、農村居民和一些其他人員所實行的制度是不一樣的,而機關單位中又有公務員、事業編制、聘用人員,雖然實現了制度覆蓋、人群覆蓋,但大家繳納的和享受的待遇也不同。”
從公眾的個人意愿來說,主要是城鎮職工不愿延遲退休,因為有不少企業效益不穩定,退休后領取養老金反而更穩定、更保險。想延遲退休的更多的是機關、事業單位人員,因為他們在崗時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,退休后雖然與退休前收入有差距,但仍然不少。所以,是否延遲退休是有爭議的,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。
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和全國老齡辦發布的《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(2013)》,截至2012年底,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.94億,占總人口的14.3%,預計在2013年將突破2億。到2025年突破3億,2033年突破4億,平均每年增加約1000萬老年人口。
“從這個數據來看,再加上18歲以下的大約2億人,是18到59歲有勞動能力的人在供養兩頭的人,勞動力逐漸減少,中間人群壓力大。延遲退休可減小這部分人的壓力。”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,平均壽命增加,領取養老金的年限增加。延遲退休能增加繳納人數和年限,減少領取的人數,減緩基金缺口。
楊紅娟認為,從國際上看,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。漸進、彈性是原則上的,具體怎么做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、人口結構變化、社會承受力等各方面聯系起來,要做大量可操作性的研究才行。